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投资收益的反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主要分为权益法(适用于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和成本法(适用于控制权,通常在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权益法和成本法在后续计量中的会计处理,涵盖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股利分配及减值等关键环节。
情景:企业持有被投资单位20%至50%的股权,或通过其他方式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具有共同控制,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下,长期股权 coupler投资的账面价值根据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进行动态调整,主要包括:
确认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并计入投资收益。
确认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的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并计入资本公积。
收到股利或利润分配时,减少投资账面价值。
A公司持有B公司30%股权,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为600万元。在某一会计期间,B公司发生以下事项:
实现净利润200万元。
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其他综合收益30万元。
宣告分配现金股利50万元。
确认投资收益:
A公司应享有B公司净利润份额:200万元 × 30% = 60万元。
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计入投资收益。
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收益) 60万元
贷:投资收益 60万元
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A公司应享有B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份额:30万元 × 30% = 9万元。
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计入资本公积。
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他综合收益) 9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万元
收到股利:
A公司应收股利:50万元 × 30% = 15万元。
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15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万元
初始成本600万元 + 投资收益60万元 + 其他综合收益9万元 - 股利15万元 = 654万元。
权益法通过动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映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的实际权益份额。企业需密切关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确保按持股比例准确确认损益和其他权益变动。
情景: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权(通常持股比例超过50%),采用成本法核算,通常适用于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初始成本不变,除非发生减值或处置。收到股利或利润分配时,计入投资收益。
A公司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B公司70%股权,具有控制权,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为600万元。在某一会计期间,B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此外,期末评估显示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需计提减值准备。
收到股利:
A公司应收股利:100万元 × 70% = 70万元。
股利计入投资收益,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70万元
贷:投资收益 7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需计提减值准备:600万元 - 550万元 = 50万元。
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万元
初始成本600万元 - 减值准备50万元 = 550万元。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通常不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而调整,仅在收到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或在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处理方式因核算方法不同而异:
权益法(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
根据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等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分别计入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
股利分配减少投资账面价值。
案例中,A公司通过确认B公司净利润(6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9万元)和股利(15万元),将账面价值调整至654万元。
成本法(控制权):
投资账面价值保持初始成本不变,除非发生减值或处置。
股利分配计入投资收益,减值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中,A公司收到股利70万元计入投资收益,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后账面价值为550万元。
注意事项:
权益法需跟踪被投资单位财务表现,确保准确调整账面价值。
成本法下需定期评估减值风险,计提减值准备影响当期损益。
核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控制程度(控制、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及投资背景(如企业合并类型)。
对于复杂场景(如投资处置或核算方法转换),企业应参考最新会计准则或咨询专业会计师以确保合规性。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