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上海市徐汇区。
委托诉讼代理人:陆志君(系原告之女),住上海市徐汇区。
委托诉讼代理人:何先龙,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许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
委托诉讼代理人:钟楠,上海东申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李某某与被告许赵某不当得利纠纷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4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于2018年7月3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李某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陆志君和何先龙、被告许赵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钟楠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李某某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判令许赵某返还李某某不当得利款项9.6万元。事实和理由:李某某与许赵某并不相识。2016年10月24日,李某某向案外人李某借款120万元,但李某要求李某某与其签订借款金额为150万元的借款协议。借款当日,李某某收到李某的150万元转账后即根据李某的要求向案外人程某的银行账户转账30万元,向许赵某的银行账户转账借款头息9.6万元。之后,李某起诉李某某要求其归还借款,但李某否认其曾指示李某某向许赵某转账9.6万元。据此,李某某认为,许赵某收取李某某的9.6万元已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不当得利,许赵某理应向李某某归还该笔款项,因此李某某诉至法院请求判如所请。
许赵某辩称,李某某与李某是不认识的,李某某正是通过许赵某的居间介绍才向李某借到款,所以涉案9.6万元系李某某向许赵某支付的介绍费,不属于不当得利。据此,许赵某不同意归还李某某9.6万元。
本院认定事实如下:2016年10月24日,李某、李某某、陆志君签订借款协议一份,约定李某某向李某借款150万元,借款期限为2016年10月24日至2017年1月23日,每月利息按3%计收,李某某应于每月27日前向李某支付当月利息等。陆志君在该借款协议上以担保人的身份签字。同日,李某以银行转账的方式转入李某某银行账户150万元。李某某收到上述150万元后,随即转入程某银行账户30万元,又转入许赵某银行账户9.6万元。2016年11月23日、12月23日、2017年1月25日、3月1日、3月29日,陆志君分别转入李某银行账户9.6万元。2017年6月29日,陆志君转入李某银行账户846,506.40元。
2017年6月20日,李某诉至本院,要求李某某返还李某借款本金并支付违约金及律师费,陆志君对李某某的给付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李某某表示,其于2016年10月24日向程某转账30万元以及向许赵某转账9.6万元,均系根据李某的指示操作,且李某告知李某某向许赵某转账的9.6万元系第一笔利息。对此,李某则表示,其对李某某转入程某账户的30万元予以认可,对李某某转入许赵某账户的9.6万元,李某不知情,与李某无关,可能是李某某自己支付的中介费。本院于2017年9月14日就该案作出(2017)沪0104民初14553号民事判决,认为李某某转入许赵某账户的9.6万元,因李某某无证据证明和李某有关,故在该案中未予以处理。该案判决业已生效。
上述事实,除当事人陈述外,另有中国工商银行凭证、谈话笔录、(2017)沪0104民初14553号民事判决书等证据证明,本院予以确认。
庭审中,李某某与许赵某均一致陈述,双方互不相识且在本案庭审之前从未见过面。
本院认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情形。它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方受益、他方受损、一方受益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受益方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在本案中,李某某于2016年10月24日向许赵某转账9.6万元,导致许赵某受益、李某某受损,且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案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关键在于许赵某收取涉案9.6万元是否有合法根据。对此,许赵某辩称,李某某系通过许赵某的居间介绍才向李某借到款,因此涉案9.6万元系李某某向许赵某支付的介绍费,并为此提供了李某的情况说明。本院认为,首先,李某的情况说明从证据形式上看属于证人证言,在证人未某出庭接受当事人及法庭质询的情况下,本院无法确认证言的真实性,故本院对该份证据不予采纳。其次,即使该份情况说明属实,该份情况说明也仅仅表述了“本人确认:陆志君和李某某系许赵某和紫阳居间介绍给本人并由本人向其出借资金”的相关内容,并不足以证明许赵某与李某某曾就介绍费进行过约定以及涉案9.6万元系介绍费。综上,因许赵某未某提供证据证明其收取9.6万元具有合法根据,本案已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李某某据此要求许赵某返还9.6万元,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判决如下:
许赵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李某某9.6万元。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2,200元,减半收取计1,100元,由许赵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范 萍
书记员:丁炯华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