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律师网!

咨询热线 023-8825-6629

曾某某、李新民合同纠纷再审民事判决书

2021-06-09 尘埃 评论0

委托代理人代铁军,河北法润律师事务所律师。
再审被上诉人(一审被告)李新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满族,农民,住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
委托代理人商春芹,河北群言律师事务所律师。

曾某某与李新民合同纠纷一案,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于2012年8月15日作出(2012)青民初字第1728号民事判决。曾某某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于2013年4月10日作出(2013)秦民终字第321号民事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曾某某不服,向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2013年12月4日,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建议本院再审。本院于2015年2月2日作出(2014)秦民申字第39号民事裁定,裁定本院再审本案。本院于2015年4月13日作出(2015)秦民再终字第19号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7日作出(2015)青民再字第2号民事判决。曾某某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曾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代铁军、李新民及其委托代理人商春芹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曾某某诉称,1983年实行生产责任制之时,原新庄子村第二生产队将队部院落卖给李新民。因队部内有生产队给曾某某补的0.2亩房基地,为了成全李新民,时任生产队会计李作营经手,为双方草拟了一份对换合同。曾某某将队部内生产队给其补的0.2亩房基地对换给李新民,在李新民盖房时,李新民在靠曾某某院边还给曾某某0.2亩土地。但李新民建房后,未按换地合同履行。考虑到曾某某、李新民系邻居关系,本想和平解决此事,但李新民迟迟不履行合同。曾某某无奈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李新民履行换地合同。
李新民辩称,一、1983年李新民购买原土门子乡新庄子村第二生产队队部院落后,其与曾某某签订了《对换地合同》。但李新民在20年前已履行了合同义务,将土地补给了曾某某家。当时李新民土地东临村民魏某家土地,曾某某家土地又西邻魏某家土地,魏某家土地居中。早在20年前,曾某某、李新民通过魏某调整了相应土地,由李新民在临魏某的土地处划拨给魏某七根垄,然后魏某又划拨给曾某某七根垄,曾某某家庭一直经营使用至今。可见,李新民已按合同约定履行了补给曾某某土地的义务,因此曾某某要求李新民按合同约定补给其0.2亩土地的义务,无事实依据。二、如果李新民未按《对换地合同》补给曾某某0.2亩土地,曾某某的诉讼请求也早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曾某某虽有诉权,但早已丧失了胜诉权。三、曾某某作为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享有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曾某某以原告身份提起诉讼,其诉讼主体不适格。综上,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曾某某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再审查明,1981年11月7日,青龙县人民政府批准蒿村公社30户占地七亩建房,其中新庄子大队曾某某间数(3)亩数(2分)。1983年生产队解散时,曾某某找到队干部,要求补地,队干部答应从生产队的队部地中给补。1983年,李新民购买原土门子乡新庄子村第二生产队队部。因队部内有生产队补给曾某某的0.2亩房基地,1983年3月18日,经当时的生产队会计李作营在场,曾某某、李新民双方签订《对换地合同》,合同约定:曾某某将队部生产队给补的0.2亩房基地兑换给李新民。在李新民建房时,李新民在靠曾某某院边还给曾某某0.2亩地。2004年秋,李新民将队部房屋翻建。翻建后,曾某某称李新民未按对换地合同约定在翻建时,给付曾某某土地0.2亩;李新民辩称合同所约定0.2亩地已经交付给曾某某了,是通过魏某交付的,并且早在20年前就交付的。因双方存在争议,2012年2月,曾某某提起诉讼,要求李新民履行换地合同,补给曾某某土地0.2亩。
一审法院再审判决认为,曾某某作为退休人员,尽管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但其作为户主,代表其家庭签订涉案协议,并实际履行,其家庭成员亦未表示异议,应该认定曾某某具有原告诉讼主体资格。故能够认定曾某某、李新民双方签订的对换地合同有效。本案曾某某、李新民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合同中所涉0.2亩土地是否已经给付以及曾某某主张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第一,关于土地是否给付问题的认定:魏某的证言,能够证明在20年前,李新民通过和魏某调换,划给曾某某土地7根垄的事实。对于这7根垄土地是否系李新民按合同补偿给曾某某的0.2亩地,证人证明双方当时都未说明补的是啥地。对于所补的土地,曾某某认可,但其不认为是合同所涉土地,但李新民又主张此次换地即是履行合同,对于此次换地是否在0.2亩土地当中,还是李新民补偿的其他土地,曾某某应该负有举证责任,其不能举证,应该采信李新民的主张,故曾某某应该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第二,关于曾某某的主张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认定:李新民盖房是在2004年,有据可查的是曾某某直至2009年才提出履行换地合同,由李新民给付0.2亩土地,双方发生纠纷提起诉讼是在2012年以后,所以曾某某的主张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综上,曾某某的诉讼请求理据不足,不应予以支持。遂判决,驳回曾某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00元,由曾某某负担。

本院认为,曾某某、李新民均认可1983年双方经生产队会计签订换地合同并实际换地的事实,该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依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曾某某已经依合同约定将0.2亩土地换给李新民盖房,李新民亦应依合同约定在其盖房后将0.2亩土地归还曾某某。根据原一审庭审笔录记载,李新民证人魏某在出庭时只能证明曾某某、李新民曾于20年前通过其调换过7根垄,但对双方是否存在其他换地情况、这7根垄土地是否系李新民按合同补偿给曾某某的0.2亩地等事实不清楚,故李新民主张其于20年前已将0.2亩土地归还曾某某的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同时,土地使用权属用益物权,土地使用权纠纷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一审法院认定曾某某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综上,曾某某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有误,应予纠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2015)青民再字第2号民事判决;
二、李新民依合同约定在靠曾某某院墙处归还曾某某0.2亩土地。
一审案件受理费30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80元,由李新民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史林波 代审判员 张子栋 代审判员 可小平

书 记 员 杜禹泽

Related posts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

你的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