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湖北省远安县人,住远安县。
委托诉讼代理人:李先亮,远安县恒昌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特别授权代理。
被告:远安县金某建材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57696962-3,住所地远安县旧县镇徐家庄村一组。
诉讼代表人:远安县金某建材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湖北沮城律师事务所。
委托诉讼代理人:吴克里,湖北沮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代理。
原告徐某某诉被告远安县金某建材有限公司职工破产债权确认纠纷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1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徐某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李先亮,被告远安县金某建材有限公司委托诉讼代理人吴克里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徐某某向本院提出以下诉讼请求:1、被告为原告缴纳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的社会保险;2、被告支付原告经济补偿金21000元(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6个月×3500元月);3、被告支付原告生活费41600元(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52个月×800元月);4、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审理中原告变更第1项诉讼请求为,被告赔偿原告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损失。事实与理由:2012年12月,原告到被告处上班,任副总经理职务。2014年因涨大水将生产的沙石料及生产设备、机械冲毁,给被告公司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公司经营逐渐成亏损状况,后因政策原因而停产被查封。2018年9月18日宣告破产。原告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18日破产之日止,被告应为原告办理的社会保险、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该企业被查封后员工生活费等都未落实和给付。原告数次与被告联系沟通,被告每次答复“正在办理”,但至今未落实。
被告远安县金某建材有限公司辩称:1、原告与被告并未签订劳动合同,被告于2014年5月停止经营,相关机械设备都已经被查封,原、被告劳动关系实际终止,2016年1月11日被告被判决解散,2016年11月15日,远安县法院受理了被告解散清算申请,2017年4月7日远安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也就意味着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是不存在劳动关系的;2、鉴于第一点原因,原告要求判令缴纳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社保无法律依据,无事实依据,即使申请到2014年5月也超过了调解仲裁法规定的1年仲裁时效;3、要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金21000元无事实法律依据,即使申请到2014年5月,也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4、原告第三项请求同样无事实法律依据,原告依据的《湖北劳动合同规定》是地方性法规,已经被劳动合同法所代替,没有适用余地。
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卷佐证。
经审理查明:2011年6月被告公司成立。2012年12月原告到被告处工作,担任副总经理,但未与被告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被告亦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2014年3月24日被告形成股东会决议,被告因管理关键人物缺员无法正常运转,同意全体股份转让或兼并重组。2014年5月被告砂石料及机器设备、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因诉讼案件被法院查封。当月被告停止生产经营。2016年1月11日股东常世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本院判决解散被告,2016年4月8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予以维持。2016年11月15日本院裁定受理对被告的强制清算申请。2017年4月7日本院裁定受理对被告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湖北沮城律师事务所担任破产管理人。2017年6月23日、2017年9月14日,债权人在债权人会议上对管理人确认的被告的职工债权(仅含职工工资)、其他债权进行了表决,2018年5月8日本院对职工债权(仅含职工工资)及其他债权裁定确认。2018年9月18日本院裁定宣告被告破产。2018年9月,被告总经理郑子元向本院及管理人提出,要求被告为员工补缴社会保险,2018年11月其提出被告应当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对此管理人未予确认,遂引起本案诉讼。
同时查明:1、被告所有员工均未在社保部门进行社保申报;2、原告在被告处工作期间,自行缴纳了社会保险费;3、被告员工离职,均未出具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4、2014年9月原告向县人社局投诉,被告拖欠其2014年1月至5月工资17500元;5、原告于2014年7月11日因涉嫌受贿被刑事拘留,2014年11月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本院认为,一、本案是否需要适用仲裁前置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破产管理人于2017年6月23日、2017年9月14日两次将其确认的债权提请债权人讨论,均未将养老保险、经济补偿金等列入债权表。原告等提出异议后,管理人仍未列入。养老保险、经济补偿金等在本质上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应当先经过仲裁程序,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在破产程序中,若职工与管理人对涉及职工工资、社会保险等产生争议的,职工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按职工破产债权确认纠纷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而言,属于特别法,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本案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即无需适用仲裁前置程序。
二、原、被告劳动关系存续时间。2014年5月中旬被告停止生产经营,原告亦未再到被告处工作。原、被告虽未明确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否解除,但原告作为被告的高级管理人员,副总经理,知晓被告无法正常经营已召开股东会寻求转让或重组,亦知晓被告的机器设备、砂石料、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均被法院查封,即原告知晓被告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困难,无力再提供劳动条件;同时原告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在被告陷入停产时应当组织对劳动合同的情况与劳动者协商处理,确定是否解除、补偿等事宜。但被告未与包括原告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签订解除劳动合同或继续劳动合同进行书面约定,原告也未及时向被告提出,导致劳动关系处于不可知的状态,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院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推定双方以各自的实际行动解除了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且原告在2014年7月11日因涉嫌受贿被刑事拘留,2014年11月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事实上已不能履行劳动合同,故本院认定双方的劳动关系于2014年5月解除。
三、本案是否适用仲裁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仲裁时效的设置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主张权利,若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行使权利,则其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无论是适用仲裁程序,还是直接向法院起诉,均要求当事人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破产法上对可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规定,并不能减轻当事人不及时主张权利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案中破产管理人以其在接手被告的强制清算、破产清算时,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已超过1年为由对原告请求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不予确认,并无不当;且在庭审中,原告未提交有效证据证明其在仲裁时效内主张了权利,故被告的抗辩理由本院予以采纳。
四、关于原告的各项诉讼请求。1、赔偿社会保险损失。首先原告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被告处工作,至被告于2016年11月被强制清算时,已达2年,原告起诉已超过仲裁时效,其次原告不仅是劳动者,也是被告高级管理人员,在被告正常经营期间即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督促被告为员工缴纳社保,但被告在正常经营期间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亦未在社保部门进行社保申报,原告具有较大的过错,现被告被宣告破产,其再主张赔偿社会保险损失本院不予支持;2、支付经济补偿金。同理,原告起诉已超过仲裁时效,本院不予支持;3、生活费。首先,原告与被告的劳动关系已于2014年5月解除,双方不再存在劳动关系,被告不应当再支付原告基于劳动关系存续产生的该项费用,对此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徐某某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0元,由原告徐某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 杨舒
审判员 刘杨
人民陪审员 张凯
书记员: 陈茜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