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褐石培心幼儿园233名儿童铅中毒事件: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调查进展及质疑
2025-07-08
李北斗
2025年7月,甘肃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因233名幼儿及多名教师血铅严重超标引发广泛关注。调查显示,该幼儿园后厨违规使用标有“不可食用”的含铅彩绘颜料制作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导致重大铅中毒事件,涉嫌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4条规定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公安机关已对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但幼儿园及监管单位的严重失职备受质疑。此外,调查结果中关于使用“不可食用”彩绘颜料的动机引发公众疑虑。

违法事实
经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及公安机关侦查,确认以下违法事实:
- 使用含铅颜料:幼儿园园长朱某琳及投资人李某芳同意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标有“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制作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查获的颜料经检测含铅。
- 食品铅含量超标:留样检测显示,三色红枣发糕铅含量为1052毫克/千克,玉米卷肠铅含量为1340毫克/千克,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规定的0.5毫克/千克限值约2000倍。
- 健康危害:截至7月7日,幼儿园251名幼儿中,233人血铅异常(正常参考值0-100μg/L),部分幼儿血铅值超400μg/L。多名教师血铅超标,检测结果显示395μg/L至超500μg/L,伴随头晕、恶心、牙齿变黑、掉头发等症状。
铅中毒的具体危害
铅中毒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危害严重,具体表现与血铅水平密切相关:
- 血铅水平50-100μg/L:轻度超标,可能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轻微腹痛等症状。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长期暴露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 血铅 level 200μg/L以上:中度中毒,可能导致头晕、恶心、食欲减退、贫血、腿软及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教师可能出现疲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血铅水平300μg/L以上:重度中毒,可能引发严重神经系统损伤,包括智力下降、听力受损、癫痫样发作,甚至肾功能损伤。长期高水平暴露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本案中,部分幼儿血铅值超400μg/L,教师血铅值高达500μg/L以上,健康风险极高,需立即接受专业治疗。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4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杂、掺假,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明知是掺杂、掺假、有毒、有害的食品而予以销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幼儿园后厨明知彩绘颜料不可食用,仍用于食品制作,涉嫌故意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构成犯罪。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24条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
对调查结果的质疑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后厨使用标有“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制作食品,但这一结论在动机上存在疑点。彩绘颜料与食品级着色剂相比,成本差异微乎其微,节省的费用难以成为合理动机。幼儿园作为一家民办机构,日常运营成本远高于食品添加剂的采购费用,使用有毒颜料的行为不仅违法,且逻辑上难以解释。可能的解释包括:
- 管理疏忽:后厨人员可能因缺乏专业培训,误将彩绘颜料当作食品级添加剂使用。
- 供应链问题:采购环节可能存在不法供应商故意提供低价有毒原料,幼儿园未严格审核。
- 其他动机: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故意或利益驱动行为,需进一步调查。
公众呼吁调查组深入追查颜料的采购来源、决策过程及后厨管理细节,以澄清事件真相。
对幼儿园的批评
褐石培心幼儿园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 管理混乱:园长朱某琳及投资人李某芳同意后厨使用非食用颜料,反映出幼儿园对食品采购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
- 忽视健康风险:教师及幼儿出现头晕、恶心、牙齿变黑、掉头发等症状后,幼儿园未及时排查原因,延误干预时机,导致中毒范围扩大。
- 信息不透明:事件发生后,负责人李某芳未公开露面,未向家长提供明确的食品来源说明,严重损害家长信任。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直接看护机构,未能履行基本的食品安全保障义务,其行为不仅涉嫌违法,更是对幼儿及教师生命健康的极端不负责任。
对监管单位的批评
天水市相关监管单位在事件中暴露出的失职问题令人震惊:
- 监管缺位:麦积区教育及市场监管部门未对幼儿园后厨进行有效日常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非食用原料的使用。幼儿园门口张贴的“麦积区幼儿园责任督学公告”明确要求安全管理监督,但相关电话无人接听,反映监管流于形式。
- 应急处置不当:血铅检测初期,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限制非涉案幼儿园儿童的检测,部分家长自费检测被拒,显示出应急机制的混乱和不公平。
- 信息公开不足:监管部门未及时向公众披露食品采购链条及污染源的详细调查结果,导致家长对事件原因和后续处理缺乏信任。
监管单位的疏忽为幼儿园的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暴露出当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漏洞。
调查进展
- 刑事拘留: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对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及6名后厨人员共8人刑事拘留,对2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 证据查获:7月3日凌晨,公安机关查获幼儿园藏匿的剩余含铅颜料,并送检确认其毒性。
- 医疗救治:国家及甘肃、陕西等地专家组成联合医疗救治组,指导血铅异常幼儿及教师的治疗。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血铅异常咨询门诊,但服务限制引发争议。
- 监管追责:纪检监察机关已启动调查,对存在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将依法追责。
社会影响
此次事件引发公众对民办幼儿园及教育机构食品安全的高度担忧。家长要求公开食品采购全链条信息,并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以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结语
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幼儿园及监管单位的失职导致233名幼儿及多名教师遭受铅中毒,教训极其深刻。天水市相关部门必须彻查事件全过程,深入调查彩绘颜料使用的真实动机,依法严惩责任人,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儿童及教师健康安全不再受到威胁。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