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律师网!

咨询热线 023-8825-6629

不起诉决定书(王某甲合同诈骗案)_海南省琼海市人民检察院

2021-09-21 尘埃 评论0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检察院

不起诉决定书

琼海检二刑不诉〔2020〕9号

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女,1969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4600021969********,汉族,大专文化程度,**保险代理服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出生地琼海市,户籍所在地及现住址琼海市**镇**街**号。因涉嫌合同诈骗罪,2018年11月20日被琼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18年12月25日被琼海市公安局取保候审,2019年12月24日,经本院决定,由琼海市公安局取保候审。

本案由琼海市公安局侦查终结,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涉嫌合同诈骗罪,于2019年12月23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于2019年12月24日告知被不起诉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于2019年12月24日告知被害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已依法讯问被不起诉人,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并审阅了全部案件材料,核实了案件事实与证据。其间,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两次(自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1日,自2020年3月20日至2020年4月16日)

琼海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认定:

1.2013年9月29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经营贵州茅台酒的名义向王某乙借了30000元。2014年8月10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五指山市**内一套面积为75平方米的房产作为抵押,并把其与该套房产所有人符某甲签订的一份《五指山市**住房指标转让合同》原件交给被害人王某乙,向被害人王某乙借款人民币10万元并签订借款合同,借期为一年,利息以月息2%计算。2014年8月11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又以经营药酒生意为由,并口头约定以2014年8月10日签订的借款合同里约定的抵押物向被害人王某乙借款6万元,借期为一年,利息以月息2%计算。2015年9月,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需要拿合同去选房为由,把交给被害人王某乙抵押借款的《五指山市**住房指标转让合同》原件要走后,一直没有将该合同归还,也没有还款给被害人王某乙。2016年5月,被不起诉人王某甲把其承包的位于琼海市**镇**村10.10亩的坡地替换原房产做抵押,并把其与该村签订承包该地的一份《土地承包合同书》复印件给被害人王某乙。但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在此之前的2014年5月13日已与被王某丙签订《土地承包转包合同书》,以488000元的价格将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了王某丙。2017年4月4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与林某某签订《房屋转让合同》,将原抵押借款的《五指山市**住房指标转让合同》房产原件以人民币22万元转让给林某某,且没有还款给被害人王某乙。

 2.2014年9月20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把其与琼海市**镇**村委会所签订的一份《土地承包合同书》的复印件交付给王某乙,以合同中其承包的琼海市**镇**村委会**水库北侧一块73.2亩的橡胶园土地做抵押,向被害人王某乙借款人民币10万元。过3天后,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又提出以已抵押借款的73.2亩的橡胶园做抵押,再向被害人王某乙借款20万元,声称用于投资琼海市**镇**酒店。2016年10月26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与冯某某签订《转让协议》,以人民币40万元将向王某乙抵押借款的土地转让给冯某某,且未还款给王某乙。                                                           

3.2015年至2016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资金周转困难和帮客户垫保险费用为由向被害人王某丁借了几张信用卡刷了110000元,被不起诉人王某甲把其与琼海市**镇**村委会所签订的一份《土地承包合同书》的复印件交付给被害人王某丁,以合同中其承包的琼海市**镇**村委会**水库北侧一块73.2亩的橡胶园土地做抵押,向被害人王某丁借款人民币150000元,合计总共借了260000元。2016年10月26日,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与冯某某签订《转让协议》,以人民币400000元将向被害人王某丁抵押借款的土地转让给冯某某,转让后未还款给被害人王某丁。                                                 

4.2012年至2013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投资保亭县房产为由向被害人符某乙分四次借了共400000元,以证号为:海府林证字[2010]第000***号的林权证作为抵押,2014年下半年将抵押物更换为其分别向琼海市**镇**村承包的10.10亩土地和琼海市**镇**村委会**岭承包的50亩土地的两份《土地承包合同书》,约定利息为月息2%,但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于2014年5月13日已与王某丙签订《土地承包转包合同书》,将该其向琼海市**镇**村委会**村承包的10.10亩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了王某丙,转让所得的费用未归还被害人符某乙。                                                   

5.2016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给客户买保险需垫付保险费为由分三次向被害人朱某某借了68700元,已归还1万元,还剩58700元没归还,当时双方约定利息为月息3%,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共支付给朱某某2600元的利息,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一共写了三份合计65000元的借条给被害人朱某某,其中58700元为本金,6300元为利息。                                      

 6.2015年至2016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给客户垫保费和经营白酒生意为由分三次向被害人赵某某借了136000元,现金60000元,信用卡76000元,尚未偿还,约定利息为月息3%,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共支付大约3000元的利息给被害人赵某某,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一共写了三份合计136000元的借条赵某某。           

 7.2016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帮客户垫保险费和经营砖厂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分两次向被害人符某丙借了140000元,尚未偿还,当时双方未约定利息,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一共写了两份合计140000元的借条给符某丙。                                                             

8.2016年9月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经营茅台酒生意缺乏资金周转为由向被害人黎某某借了5万元,已归还1万元,还剩4万元没归还,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共写过两份借条给被害人黎某某,其中第一份借条为50000元,王某甲归还他10000元后变更为40000元的第二份借条。                                                     

9.2014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给酒店交水电费为由分两次向被害人李某某借6万元,已经归还了30000元,还剩30000元没归还,当时约定利息为月息3%,当时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只是写了一份60000元的借条,归还部分借款后没有更改借条。

10.2015年期间,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以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分四次向被害人杨某某借了162700元,尚未归还,双方未约定利息,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也未支付过任何利息给被害人杨某某,被不起诉人王某甲一共写了三份合计162700元的借条杨某某。

经本院审查并二次退回补充侦查,本院仍然认为琼海市公安局认定的借款事实存在,但被不起诉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被不起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是合同诈骗,其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在实际生活中,借贷式诈骗与民间借款纠纷容易相混淆。借贷式诈骗与民间借款纠纷中的借款未还行为,都包含有一定的欺骗成分,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的关键。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从其履行能力、借款用途等方面来考虑。本案中,王某甲在借款的过程中均未告知对方当事人自己身负多人债务的事实。王某甲向他人借款时虚构了借款的用途,个别借款在提供抵押物时存在一个抵押物重复抵押的问题,抵押物在借款之后处理,没有用于偿还相应借款人的问题,存在诚信瑕疵。但是,借款时是否严重资不抵债不清。本案当中,被不起诉人王某甲在2012-2016年期间向多人借款,截止案发,尚有165万余元借款未能归还。但王某甲借款时确有一定的资产,如固定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经鉴定,2016年10月其名下资产价值为317万元。虽然琼海市**镇**村空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能存在多个共有人或者权属存在争议,但疑似共有人何某某起诉后法院未予以支持,目前是否均为王某甲独有不清。故王某甲借款之时是否资不抵债事实不清。其次,借款用途是否具有非法性不清。根据王某甲的辩解,其经营**商务酒店,酒店经营亏损,借款用于酒店经营和还前面的借款。而企业登记信息显示其确系**商务酒店法定代理人,根据在案的证据,**商务酒店经营亏损情况至少200万元以上。且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实王某甲将所借钱款用于赌博、吸毒等非法用途,王某甲辩解其开始经营酒店的款项部分是借款而来,酒店亏损导致无法偿还之前的借款,其借款均用于酒店经营和偿还之前的借款和利息,合作经营酒店的人拒绝佐证,虽然借款是否均用于经营酒店不清,但经营酒店亏损的事实客观存在,其辩解有一定的合理性,故王某甲借款用途是否具有非法性事实不清。再次,无证据显示王某甲逃匿。根据王某甲的辩解和被害人的陈述,王某甲并未更换身份、联系电话,仅表示没有钱归还,有钱慢慢还。部分借款人与王某甲私下达成还款协议,部分借款人在法院起诉并进入执行程序,上述证据均表明,王某甲与借款人保持联系,没有证据证明其携款潜逃有逃匿行为。因上述原因,王某甲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决定对王某甲不起诉。

被害人如不服本决定,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琼海市人民法院起诉。

                              


                                                                                 检  察  官:陈泓

                                                                                   2020年5月13日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

你的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