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明确了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特定情形下,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以保护劳动者的经济权益。以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并结合案例说明。
一、正面解释:经济补偿的规范与作用
1. 内涵
-
补偿情形:
-
劳动者依第三十八条解除:因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未提供劳动条件等,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案例69、71)。
-
协商一致解除(第三十六条):单位提出解除并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案例索引4)。
-
无过失性辞退(第四十条):因劳动者医疗期满不能工作、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解除合同。
-
经济性裁员(第四十一条第一款):因破产重整、生产经营困难、技术革新等裁减人员。
-
固定期限合同终止(第四十四条第一项):合同期满终止,除非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而劳动者拒绝续订(案例70)。
-
单位主体消灭(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因单位破产、吊销营业执照、关闭、撤销或提前解散终止合同(案例68)。
-
其他法定情形:如工伤职工依《工伤保险条例》终止合同,或其他法规规定的情形。
-
-
法律效果:
-
单位需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计算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
补偿旨在弥补劳动者因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经济损失。
-
-
目的:保障劳动者在特定情形下的经济权益,平衡单位管理权与劳动者生存权,促进公平劳动关系。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所有依法设立的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
涵盖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及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3. 正面作用
-
经济保障:补偿缓解劳动者因失业或合同终止的经济压力。
-
规范解除:激励单位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减少违法行为。
-
公平平衡:兼顾单位经营灵活性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
争议减少:明确补偿情形,降低仲裁或诉讼风险。
4. 案例分析
-
案例68:劳动者与被吊销营业执照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2013)天民一初字第1542号]
案例要点:某公司办事处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白某解除合同,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体现第四十六条:单位主体消灭(第四十四条第五项)终止合同,需支付补偿。 -
案例69: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年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之三]
案例要点:某实业公司未提供劳动条件,刘某依第三十八条解除合同,法院判令支付经济补偿。
体现第四十六条:劳动者因单位违约(未提供劳动条件)解除合同,单位需支付补偿。 -
案例71:某科技公司与文某经济补偿金纠纷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第六批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之四]
案例要点:某科技公司违法降薪,文某依第三十八条解除合同,法院判令支付经济补偿。
体现第四十六条:单位未足额支付报酬,劳动者解除合同获补偿。
二、反面解释:违反第四十六条的情形与后果
1. 违反情形
-
拒绝支付补偿:单位在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下未支付经济补偿,如合同期满终止未补偿(案例68)。
-
规避责任:单位以非第四十六条理由拒绝补偿,如否认劳动关系或认定为劳务关系(案例68)。
-
违法解除/终止:单位以非法理由解除合同,未触发第四十六条补偿情形,需支付赔偿金(案例70)。
-
程序不当:解除或终止未遵守法定程序(如未通知工会),导致补偿义务未履行。
2. 法律后果
-
赔偿责任:违法解除或终止需支付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案例70)。
-
补救责任:单位需补足经济补偿金、工资或社保。
-
行政处罚:违反补偿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
-
争议风险:未支付补偿或违法解除易引发仲裁或诉讼,增加单位成本。
-
举证责任:单位需证明解除或终止的合法性,否则承担不利后果(案例71)。
3. 案例分析
-
案例70:王某与某煤矿劳动合同纠纷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八起劳动争议案例之八]
案例要点:合同期满终止,王某请求赔偿金,法院认定不属违法解除,驳回请求。
违反第四十六条(反面):若单位违法终止(如未支付补偿),需承担责任。 -
案例索引3:某公司与徐某劳动合同纠纷〔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穗中法民一终字第4584号〕
案例要点:单位未按原待遇安排高管岗位,徐某解除合同,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体现第四十六条:劳动者因单位未提供劳动条件解除合同,获补偿。 -
假设场景:某企业因经营困难裁员,未支付经济补偿,法院认定违反第四十一条及第四十六条,判令支付补偿金。
违反第四十六条:经济性裁员未支付补偿,属违法。
三、总结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通过明确七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保障劳动者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的经济权益。案例表明,单位需在法定情形下依法支付补偿,如因违约导致劳动者解除、合同期满终止或单位主体消灭等,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应规范解除程序并履行补偿义务,劳动者需了解权益维护途径,共同促进公平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