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条【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强调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要求双方严格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以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并结合案例说明。
一、正面解释:全面履行义务的规范与作用
1. 内涵
-
合同约束力:劳动合同是双方协商一致的法律文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需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
-
用人单位义务:包括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缴纳社会保险、保障休息休假等法定和约定义务。
-
劳动者义务:包括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等。
-
全面履行:双方不得擅自变更或免除合同义务,需依法依约执行,确保劳动关系稳定。
-
目的:通过明确双方责任,促进劳动合同的依法履行,保障劳动者权益和单位管理秩序。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所有依法设立的用人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
涵盖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的履行、变更及解除过程。
3. 正面作用
-
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劳动者获得合同约定的工资、社保、休假等权利。
-
规范用工管理:要求单位依法履行义务,避免随意变更合同或规避责任。
-
维护公平:强调双方平等履行义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
减少争议:明确履约要求,降低因违约引发的劳动争议。
4. 案例分析
-
案例39: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应予补发差额[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岩民终字第1073号]
案例要点:某公司因生产任务减少导致陈某计件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法院认定单位需补发差额并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
体现第二十九条:单位未按合同和法律履行支付最低工资的义务,需补足差额,违反解除程序需承担赔偿责任。 -
案例索引2:报刊发行公司与胡某劳动争议纠纷案[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穗中法民一终字第742号]
案例要点:双方口头约定月工资2100元,单位需按此履行支付义务。
体现第二十九条:合同约定的工资(包括口头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单位需全面履行。
二、反面解释:违反第二十九条的情形与后果
1. 违反情形
-
单位违约:未按合同支付工资、社保,或未提供约定的劳动条件,如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拒绝休假。
-
劳动者违约:不履行工作职责、违反规章制度、擅自离职等。
-
不当解除:单位未经协商或法定程序解除合同,如以自动离职为由终止关系(案例39)。
-
规避义务:单位以生产任务减少等理由,变相免除工资、社保等义务。
2. 法律后果
-
补救责任:单位未履行义务需补足,如补发工资差额、缴纳社保(《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
赔偿责任:违法解除合同需支付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
-
行政处罚:违反最低工资或社保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或处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
-
争议风险:未全面履行义务易引发仲裁或诉讼,增加双方成本。
3. 案例分析
-
案例39(续):某公司未补足陈某最低工资差额并以自动离职为由解除合同,法院认定违法,判令支付差额和赔偿金。
违反第二十九条:单位未履行支付最低工资和合法解除的义务,需承担补救和赔偿责任。 -
案例索引1:客车公司与薛某劳动争议纠纷案[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郑民二终字第132号]
案例要点:单位以补签货单为由处罚薛某,缺乏明确依据,法院撤销处罚决定。
违反第二十九条:单位未按合同和规章制度履行管理义务,处罚行为无效。
三、总结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障劳动关系公平与稳定。案例表明,单位未支付最低工资或违法解除合同,需补足差额并赔偿;劳动者需遵守工作职责。双方应依法依约履行义务,避免争议,维护规范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