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八条确立了劳动关系建立过程中双方的信息披露义务,旨在确保双方在知情和诚信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以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并结合案例说明。
一、正面解释:告知与说明义务的内涵与作用
1. 内涵
-
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
-
内容:需如实告知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相关的事项,包括:
-
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任务要求。
-
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设备设施。
-
工作地点:具体工作场所或可能的调动范围。
-
职业危害:如化学物质、高温等潜在风险。
-
安全生产状况:安全措施、防护设施。
-
劳动报酬:工资结构、支付方式、奖金等。
-
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如福利、培训、晋升机会等。
-
-
要求:信息必须真实、完整,不得隐瞒或误导。
-
-
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
内容:需如实提供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如学历、工作经历、健康状况、职业资格等。
-
要求:信息必须真实,不得虚假或隐瞒。
-
-
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均需遵循诚信,确保信息对等,促进公平的劳动关系建立。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劳动关系建立的招用阶段,贯穿劳动合同订立过程。
-
覆盖所有依法设立的用人单位(如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等)与劳动者。
3. 正面作用
-
保障知情权:用人单位如实告知确保劳动者了解岗位详情,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或争议。
-
促进公平:劳动者如实说明有助于用人单位评估其适岗性,维护合同公平性。
-
降低风险:双方诚信披露减少后续劳动争议,如因隐瞒导致的合同无效或解除纠纷。
-
法律约束:明确双方的信息披露义务,为劳动关系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4. 案例分析
-
案例19:劳动者应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2018年度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之九]
案例要点:翁某隐瞒父亲在供应商工作的信息,违反公司依法制定的亲属关系申报制度,且在公司谈话中未改正,构成严重违纪,公司据此解除劳动合同获法院支持。
体现第八条:劳动者未履行如实说明义务,隐瞒与劳动合同相关的亲属关系,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解除劳动合同。 -
任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终字第09857号]
案例要点: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学位信息,影响用人单位录用决定,法院认定劳动合同无效。
体现第八条:劳动者未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违反说明义务,导致合同无效。
二、反面解释:违反告知与说明义务的情形与后果
1. 违反情形
-
用人单位方面:
-
隐瞒工作内容或条件,如未告知职业危害或实际工资低于承诺。
-
提供虚假信息,如夸大福利待遇或隐瞒工作地点变动。
-
拒绝回答劳动者合理询问,如不说明加班安排或社保缴纳情况。
-
-
劳动者方面:
-
提供虚假信息,如伪造学历、职业资格或工作经历。
-
隐瞒重要事实,如隐瞒重大疾病、亲属关系或与岗位相关的其他情况。
-
拒绝提供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
-
2. 法律后果
-
合同无效:因欺诈、隐瞒导致合同违背真实意思表示,可能被认定无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
解除合同:劳动者严重违反说明义务(如隐瞒重大事实导致违纪),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告知义务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
-
赔偿责任:因违反告知或说明义务造成损失,责任方需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
-
行政处罚: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可能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或处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
3. 案例分析
-
案例19(续):翁某隐瞒父亲在供应商工作的信息,违反公司亲属申报制度,且在谈话中拒绝改正,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严重违纪,支持公司解除合同。
违反第八条:劳动者未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相关的亲属关系,违反说明义务,导致劳动关系解除。 -
任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续):劳动者伪造学历学位,误导用人单位录用决定,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劳动者承担后果。
违反第八条:劳动者未履行如实说明义务,影响用人单位录用决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三、总结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通过规定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确保劳动关系建立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案例表明,劳动者隐瞒关键信息(如亲属关系、学历)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解除,而用人单位未如实告知可能引发违法解除或赔偿责任。双方需严格履行第八条义务,以减少劳动争议,维护和谐劳动关系。